一般來說,自然療法對那些在病理學上尚未產生組織及器官病變的所有功能失調具有療效。但是一旦功能失效惡化成退化性的疾病時,則自然療法對病人是否有效,就必須考慮年齡、生命活力、心理態度、醫療歷史、環境等等因素。雖然在這種案例中,自然療法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它可能還是需要同時運用其他療法來保存病人的生命。
以生病的整體觀來說,自然療法的角色是教育者及諮詢者,可以幫助病人改變日常的生活習慣。而實際的治癒則有賴於病人的接受度。但是在所有的情況下,甚至是未能達到實際生理上治癒的情況,病人仍學到一個新的自足態度。
獲得悅性健康的十一個好習慣
第一個習慣:喝水,要喝足量的水。
第二個習慣:沐浴,每天進行沐浴、半浴,以及在大小便後用水清洗排泄器官,這是通用的衛生準則,並且能激發生命能量。
第三個習慣:窒氧浴,也就是早晚的時候在大自然的環境下吸入新鮮的空氣。
第四個習慣:日光浴,在有陽光的地方做戶外活動。
第五個習慣:休息,放鬆包括斷食 (體內器官的休息)、無夢的睡眠。
第六個習慣:與益友為伍,包括團體靜坐、研讀激勵人心的書籍、為群體利益福祉之討論及計畫,以及集體用餐(可能的話)。
第七個習慣:照顧環境,包括種樹、花、清潔居住環境及街道。
第八個習慣:正性飲食,包括準備、烹飪、分發及食用 (特別是生食有益健康)。
第九個習慣:每日的服務,對象為植物、動物及人類,甚至對造物主也可經由靜坐做服務。
第十個習慣:好的幽默,悅性的玩笑,有益的故事及休閒。
第十一個習慣:心靈運動,深入的研讀、集中、靜坐。
在梵文中,個人身體組成稱為「prakruti」意思是「自然」,而疾病狀況則稱為「vikuti」,意思是「脫離自然」。一個個體的組成是由不同習慣、嗜好及傾向所合成的。其中有些是很難改變的。人類是習慣的生物。然而我們經常不知道這些習慣正在形成,直到這些習慣變得太強了而不易打破。
要從「脫離自然」到「自然」,要停止壞習慣並恢復平衡的組成,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一個正性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將逐漸取代壞習慣。
因此自然的療法教導我們下列的十一個習慣,可幫助我們與宇宙能量、正性心靈、新鮮空氣、光、水、休息、正性的飲食習慣等七個朋友重新連結起來,並且建立起全新的健康。